叶献民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纯朴、善良、勤劳的劳动者,那些致力于创造美好的劳动者。叶献民无论画水彩还是油画,总是以澎湃的激情投入创作。他经常用近乎完整的小稿来检验构思、构图、人物动态和色调倾向,这种严谨和认真难能可贵。叶献民聪明而又豁达,不象有的人那般矜持清高和自傲。他在绘画的道路上,以能者为师一直坚持写实的绘画技法,并摸索以自己的审美观来处理笔法、肌理以至色调。我敬重叶献民潜心作画的坚毅精神,我还敬重他为水彩艺术的中国气派和团队进步所作出的奉献!
——罗宗海(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
叶献民是一位歌颂人民而不是张扬自己的画家,在广州的画家中,可以说独树一帜。他不随风飘、不赶时髦。他的成长过程说明他在艺术道路的攀登上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的水彩和油画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他在全国和省内屡获大奖说明他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画家。叶献民所走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投机,不取巧,他以执着的努力实践着艺术为人民的志向。他不懈的追求必将得到更加丰硕的成果!
——邵增虎(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叶献民的绘画以准确有力的造型、透明的色彩、虚实明暗的爽快笔触绘出了自己内心的理想境界。他从学画的那天起,便认定了“写实”的手法技巧。当“写实”被当成昔日黄花时,他仍痴心不改。艺术不是要发自内心吗?他内心喜爱这“写实”就“写实”下去。因此他不矫情、不做作,离艺术便是近了。面对绘画手法的局限他在创作、学习的交替中求变,不放过任何学习与挑战的机会。他有超凡的写实能力但他的艺术又岂止于写实?
——张绍城(原广州画院院长)
叶献民的各种水彩技法皆与母题巧妙结合。为表现渔民那种淳朴、粗犷的性格和古铜色的肌肤,他采用油画写实的厚重画法;矗立的桅杆、船板上的线条触发他采用国画重彩勾线的画法,使画面粗壮有力、线条流畅清晰;从海水产生“水”的联想,他借鉴水墨画中“大泼墨”的手法,使画面轻快抒情、水份酣润淋漓,给人轻松的艺术享受。
——梁照堂(广州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叶献民在油画研究上所下功夫不比水彩画少。在他习画期间,我国画家受苏联画法影响很深。从创作构思到写实技巧,叶献民都从苏联油画中得到有益启发,创作了一些出色油画。之后,他又研究宾卡斯、依维尔等西方古典油画技法,意识到可以采用透明罩染法来获得肌理厚重的画面效果;虽然这种精细画法笔触细腻,但画面却能更丰富、更深入。此外,在色彩方面,印象派的外观描绘、环境色观念、冷暖对比等方法都被他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表现创作意图。
——吴瑾(广州画院美术评论家、画家)
声音不能凝固,时间不能停止,而叶献民却用画框把声音凝固,用绘画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声音汇集到作品中去。他对声音的叙事是博大而细腻的,你在他的作品面前可以听到奇妙的声音和变幻的音乐。但他并不单纯是在叙事,画面展现出来的人物风采是阳光怡人的,流露出对未来的积极向往,蕴含着画家在绘画艺术上的追求给人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陈川泓(原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
叶献民的油画和水彩人物画向来以素描造型为主要手段,他创作中国水墨人物也主要运用体面造型,借助墨色皴染和光影来营造气氛和创造意境。在叶献民的中国水墨人物画这里,笔墨玩味不算是他的研究重点,非不能为,而是不愿意为之。他大胆用减法弱化线条的作用,进一步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或许他一直力求笔墨趣味的自赏性必须让位于画面造型和情绪,反而成就了其一家之言,这份大胆正符合叶献民不甘因循、追求突破、执著探索的艺术个性。
——宫本旭(资深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