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1935年生,中山石岐人。
教师 · 版画家 · 工艺美术师
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在湖北、广州、中山从事美术教育、创作和群众美术工作,桃李满天下。94年退休,创办《新中山工艺美术研究所》。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砖咯辑入《中国专家大辞典》。
年表
1935年10月4日(九月初十)诞生在广东省中山县石岐镇南门一个归侨的文艺世家,祖母只念过私塾六年,偷学成才,当上女师英语劳作教师,擅唱英文圣歌,从小接受艺术家族的熏陶:何香凝、郑道实、李今英、许敦谷。梁鼎铭······
1936年至1948年因战乱,先后在澳门蔡高幼稚园、香港南侨小学。广州市一小(朝阳路小学)、中山小学读书。获中山县小学独唱第一名。
1948年至1954年考入中山县中学(石岐市一中),喜爱独唱及指挥。同时跟启蒙老师黄敏之先生(上海美专西画系列专业)习画,接受正规的基础训练。
1954年7月高中毕业,任级会主席, 获“成绩优良学生”奖,随即以中南五省独取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本科,在名师们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造型艺术训练。
1956年(二年级)进入版画系学习,普修木刻,石版、铜版等课程。
1958年(四年级)选修铜版画科,进入铜版画工作室,(至毕业),作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展出,铜版画《石岐河边》、木刻《建造高炉》。民歌诗画木刻《山南山北一家人》参加博览会,毕业创作《毛主席来到小营巷》,《春蚕》,数十年后仍为群众所欢迎。
1959至1965年作为第一个版画系本科生分配到武汉, 经过一年的努力,创建了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任教兼秘书,创作石版画《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组面。
1965至1977年因文革学校下马,教师留用搞群众文化工作, 65年8月湖北美术成立,从事专业美术物作,搞过三期农村四清(69-65) 两批农村文化工作队(64-65)半年农民(72)打下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创作年画《嘉事新办》,铜版画《舵手》(60-62)、 木刻《决翻》,掌印》、《你办事我放心》 、农业机械组画《秧齐苗壮》,《碧空恳花》等、担任《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大阳》大型影展,彩塑《收租院》等总设计。
1971年春,派到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寨馆湖北版展示设计。
1971年夏,为庆祝毛主席渡江五周年,借调到渡江指挥部,设计会场,纪念章及宣传画《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湖北版全国发行,名噪一时,成为文革宣传画发行量最多的一幅,流行面广与时间之长,实属罕见。
1971年秋,借调湖北省武汉市国庆办公室会场设计及宣传画。
1977年,为纪念建军50周年,创作木刻《总理带头纺线线》,至今仍为群众所喜爱。
1977-1985年调至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轻工部广州轻校)任讲师,出席广东省首届民间美术会议和赴上海参加全国高校设计素描教学研讨会的学术发言受好评。展示教学成果当即有4所院校要求出版订做教材。
1985- 1994年 回中山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先后为中山市设计第一批市政壁画 《柏苑新村》组画,配合第一届世界女足赛的篮球馆壁画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山市外贸中心的《丝绸之路》,(获孙中山文艺二等奖、香山报有专文介绍)
1988年为中国(广州)对外贸易中心设计的12个曲折面电梯壁画《丝绸之路》和《丝路花雨》,更成为美院环艺系教学示范点。(以上壁面已由中央及珠影拍成电影)、同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展100周年,创作宣传画《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表,论文《让玻璃马赛克登上艺术殿堂》全国发表。
1994年5月1日正式退休。例办中山市第一家民营企业《新中山工艺美术研究所》。
1995年传略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广 东卷),并为《中国当代创业英才》所征集。
1999年6月15日中山报专访整版《坡璃马赛克登上了艺术股堂——壁画家李毅艺廊剪影》
2000年10月一个别开生面的艺《夕阳红似火 秋光艳阳天》为主题的《李毅作品邀请展》在中山市华侨中学科学馆隆重举行、所有传媒全面报道,电视台先后拍了四集专访。
2001年在博物馆图片社橱窗举办《李毅美术作品展》走上街头,面向广大群众。5月1号东升镇东方小学体育馆展出、7月纪念建党80周年香山报《中山的红色旋律》专版,当年毛泽东渡江宣传画再现中山,引起轰动。
2002年10月沙溪第四届国际休闲服装节,沙溪电视台特邀嘉宾,拍专访。
2003年创作《伟人故里》组画,参加中山市首届社区文艺节,获银奖,12月纪念毛东照110周年, 毛泽东渡江宣传西再度成为传媒热点、中山日报、南方都市报整版报道。
同时,个人与图片社合作,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美术摄影》橱窗展,吸引不少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