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报《胸中正气 雪里芭蕉——青年书法家林立书法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5-06-16 06:30:34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载“道”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属于抽象艺术的范畴;学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寻“道”的文化过程,它承载着人们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是人的思想、情感、性格的物化,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是最古老而又拥有最大量的当代爱好者的文化表现形式……
可以说,书法是一种疯狂背景下的自信、体能学识的长期储蓄、优美情愫的激荡奔突、对美好明天的热烈追求、留美人间的创造热望,这一切经过无数寒暑的高温发酵,方能酿造出的视觉琼浆。
       多年来,林立坚持在工作之余,刻苦研习书法,学习传统,遍临诸帖,博采众长,努力探寻书法本源,同时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艺风貌。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无数个夜幕下,每当他独对宣纸上刚完成的书法作品出神时,一切喧嚣烦躁、疲惫劳累都被黛黑色融化了,达到身心和书法的高度交融。我想,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在不懂书法的人眼里:书法是单调或许乏味的线条;在他的世界里:它们仿佛是一组律动的音符,在演奏空灵孤独的古调,优美的旋律牵引着他在宣纸上翩然起舞。
       欣赏林立的书法作品,很容易感悟到其书法整体性的风格特征:如行云流水,玉润珠圆,洋溢着不激不励的流动美;其线条的流畅生动、笔势的圆润柔美及章法的飘逸多彩,都已臻至“心手双畅,翰逸神飞”的艺术佳境。品味起来,让人在流动的审美感受中心神舒畅,性情爽快。从他的运笔、着墨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内涵和生命的留痕,也可以感受其作品中所浸透出来的那种神韵,展现书法艺术的墨趣;他通过结体取势、笔墨的浓淡变化间或刚健、或遒婉、或秀逸、或凝重、或流丽,挥洒出文人的雅趣,艺术家们以高度的艺术手法,精巧的谋篇布局,深刻的感情体验,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的书法精品,来表现不同艺术情趣和创造不同艺术意境,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技巧和性情,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草书是书法美的高度集合的产物,草书表达的美感含量众多,无论是时间艺术的特征,还是空间艺术的特征,在林立的草书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从林立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观赏到其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和结体韵致,能触摸到其感情脉搏,激发想象,启动灵思,使观者的整个身心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感受到一种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勃勃生机和运动旋律,一种震撼心灵的艺术感染。其作品有时如春风杨柳,婀娜多姿;有时又如悬猿饮涧,勾锁连环,如沙场争战,万马奔腾;有时又好似风起云涌,波涛翻滚,千秋古藤,苍劲老辣;在其作品的章法中,大小相随、疏密相间,肥瘦相形,枯润相交,刚柔相济,奇正相参,参差起伏,从不协调中求和谐,彼此之间,相互衬托,相互呼应,相互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生命体系。林立的草书作品大多是即兴发挥而创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天真率意、自然活脱、直抒胸臆。其作品在点画上并不十分在意,常常给人一种粗头乱服或断戈残戟之感;作品在气质上因山野气、将军气而给人以震撼,在书法史上像徐渭、杨维桢就是这一类性格的书家。
       书法之所以被认定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除了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等所表现的趣味之外,更多的则是表现书者心境所寄寓的生命关注与思想情感。简单的说,精神修养是书法表现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前贤早有论断:书家一动笔,就可以从其笔势运动的轨迹中得知书家的心理人格;也就是说,书法家本身若曾涉足佛法,其佛学体验必将影射到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历代书法家受佛法影响而受推崇者,不胜枚举;其中,北宋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皆是因为与禅师常相酬往,才使他们的书法中禅趣丛生。近年来,林立的书法创作开始与佛教思想有一种契合,这不仅丰富了其书法创作的题材,同时,佛教思想在无形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书法意境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林立的书法作品先后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书法作品展览并获奖,主编有《书法教程》、《草书大字典》等,出版有《林立书法作品集》、《林立书法艺术》,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大型艺术馆、专业画廊及国外友人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另外还有数百件作品在全国数十家报纸、杂志发表;并有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书法名家如:孙伯翔、华人德、黄敦、聂成文、于明铨、顾亚龙等为其书法作品集题写了贺词,数十家新闻媒介报道了其习书经历与事迹。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