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国:在局限中求无限

发布时间:2025-03-25 01:53:07

人是有局限的,一个时期掌握真理,不等于永远掌握真理。社会是有局限的,一定的社会形态决定了一定的艺术形态。艺术是有局限的,一定的思想、心态,才有一定的艺术样式。样式是有局限的,一定的样式表达一定的内涵。世界是有局限的,人离开地球就无法生存,除非依靠科学。科学同样也有局限,还有多少世界未被科学解释。就是对人本身,就有很多东西还未能解释清楚。看来还是在局限里做文章的好。

这是陈振国先生的一段话,看似朴实无华如同常识性一般的哲理,我读完却不由得对陈振国先生肃然起敬。艺术创造固然需要感性和激情,但也绝不能缺乏理性与清醒,当大多数人仍处于要么无端自信要么无端盲从的时候,能够长期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所以,陈侗先生才说:“在如今这个依然称得上是庞大的现实主义阵营里,振国先生是我所接触到的真正没有妄自菲薄而又有所超越的思想者(陈侗《振国先生二三事》)。

作为一位具有多样建树的、真正能够在造型、气韵、笔墨上卓然而立的当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作为一位素养全面、才情横溢且又极具主见的艺术家,陈振国以上世纪70年代的《飞鹰崖》(连环画),80年代初的《1979年的春天》、《詹天佑》,90年代的《陶行知与乡村学童》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美术界的地位。而他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连续为花城出版社《随笔》杂志所作的“文艺群星像”系列,也让许多的行外人仍然记忆犹新。

在这本画集里我们可以看到陈振国先生最近时期所作的一些不同题材和类型的作品风貌。其中有为他在学术界带来广泛影响的壮硕而丰美的瑶山“母与子”系列;有反映“大唐盛世”闲情逸致的“仕女系列”;有表现酣畅流动的节奏与造型的“舞蹈人物”系列;有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生动入微的“历史人物”系列;甚至还有他不让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系列”。

陈振国先生略微有些自嘲的说自己的作品在艺术上还有点“画无定势”,其实我们已从上述的系列作品中看到了几种不同题材的但又各自独具风格的作品类型,又由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中见到画家娴熟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审美意识尝试结合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有如陈侗先生所说:“即使是在最困惑的时期,振国先生也保持了他的冷静,没有加入任何一种时髦和论战。换句话说,他有幸未能成为这个时代某个小世界中的明星。至于他那些从主题创作或是从写生画中脱胎而出的作品,所体现的也恰恰是一个不相信神话的怀疑论者针对个人才能而做出的选择。

在一个为技法而技法、为形式而形式、为风格而风格滥觞的所谓艺术时代,才学全面的振国先生首先关注的是艺术创作的内涵,明辨局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重视局限中的个性努力,强调在局限中做好文章。为此,我们有理由对振国先生未来的创作予以更多的期待。